早上滑手机,看到了一条被疯转的聊天记录,后来还上了热搜。哎,看到之后有些唏嘘,又一位大厂员工以这种方式告别了世界和亲人。只是这次让人更为同情的是,他老婆才刚怀孕两个月,而且没有能力偿还共同房产的贷款(21000元/月),所以现在在业主群想出掉房子,回老家生活。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非常难过,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八年异地,苦尽甘来的伴侣,从此天人永隔;未出生的孩子,永远不能见到爸爸……
看到消息证实的那几分钟,人像是被锤了一顿,遗憾又无奈。互联网大厂员工猝死事件并不是孤例,“996”、“007”加班文化已多次引发舆论热议,“用命换钱”的说法被推至风口浪尖。
要是可以选择,有谁不知道生命和健康比工作更重要。要想拿高薪,同时也要体现出自己相对应的价值。
当事人倒下的地方还是健身房,说明本身还是挺重视身体的。不过加班后健身这种行为并不提倡。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对这件事情感到非常遗憾,是因为从吴同学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自己也是30不到的年龄,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忙,算是新项目刚上手,任务很紧,每天处在高压边缘;晚上十一点多到家后,累到坐在沙发上发呆,但就是没有力气站起来去洗澡。上下楼梯时看手机的,也许是在回工作消息;累了一天却还要熬夜的,不过是想再榨出一点属于自己的片刻时间。这种细碎的,无人可说的,说了又显得自己有点矫情的事情,谁没有几件啊。跟一位资深996人士谈起此事,他一面为同行惋惜,一面也对自己的境况也有所担忧。“比起这种小概率的事情,更怕的是被裁,中年失业。”
未出生的孩子,30年的房贷,都留给了吴同学的妻子。而妻子也表示,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入,只能出掉房子回老家。买过房的人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会去选择退房还贷的。虽然很难过,这种时候尽量还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从长计划,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帮吴同学的妻子理了理,现在有三部分的补偿是可以争取的——这一点是国家给的福利,如果赔下来,可以拿到90多万,能够解决燃眉之急。是否工伤目前还没看到确定消息,主要争议点发生事故的地点是健身房,不是工作岗位。公司设置的或者合作的员工健身房主要是为了员工更好的工作,可以被认定为与工作相关的地点。另外,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工期间突发疾病导致的死亡,严格来讲不属于工伤范围,但为了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3种视同工伤的情形,其中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具体的责任认定,还没有书面通知,家属可以主动争取一下。一般大企业都会给员工上团险,不过常见的基本是意外险、医疗险。而这次事故,家属真正能用到的商业保险只有两类:意外险(含猝死责任)和定期寿险。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1)不是所有意外险都含猝死责任;2)不同产品的猝死责任认定方式也不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猝死严格说不算意外,而算疾病,所以意外险除非有特别约定,一般是不含的。
突发疾病到死亡的时间,各个产品规定不同,有的6小时,有的24小时,总体影响不大,但是在个例时,有时会有争议产生。直白点说,定期寿险是很简单的产品,只要满足身故/全残就能赔,不管是疾病还是意外造成的,所以猝死也可以赔。它能解决的风险,是家庭经济支柱收入损失,原则上要覆盖掉家庭贷款,或者经济支柱收入损失后需要的家庭费用,比如孩子的抚养费,老人的赡养费等等。*这两类保险都是一次性给付的,而且理赔款不需要交税。也就是说,如果吴同学有这几类商业保险的话,家属可以开始走理赔流程了,至少理赔款能让妻子暂时松一口气。特别忙的那一阵子,出于谨慎的考虑,我给自己投了份2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由于我没结婚,没贷款,顾虑仅仅是独生子女这一点,所以这个保额对我来说是合适的,一年保费2000元,一天5块5。之前看过《人生宜保》作者聂方义先生的访谈,他在出来创业后,马上给自己配置了一千万保额的定寿;问到最直接的原因时,聂方义先生说“为了还房贷”。
当然,一般来说这种大额的保单,需要收入证明和体检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线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