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干保险以来,老有亲戚、盆友重复问同一个问题:
“哎呀,谁谁谁在保险公司上班,说小公司的保险都不靠谱,指不定过两天就倒闭了,要买就要买我家这种大公司的,放心!”
但是吧,他们推荐的产品又死贵死贵的,根本剁不下手,好纠结鸭!
这时候我一般会想翻白眼给他们这些亲戚看,什么靠谱不靠谱的,咱们天朝有两百多家保险公司,就没有不靠谱的!
买保险不用看什么大小公司,只看产品的性价比就行!看产品性价比就行!
(话就撂这,不服来战!)

一、保险公司的门槛高得吓死人
有人可能注册过公司,非常简单,花点钱租个场地再办办手续就成了,几乎零门槛。
但保险公司可不一样,咖位不够,想都别想。
像刘强东这种级别的大咖,申请了好几年都没有拿到自己的保险牌照。
后来眼看着马云和马化腾的保险事业搞得热火朝天,实在等不及了,只能先入股安联保险,曲线救国。
我带大家看看这个门槛具体是什么:
1、有钱,绝对的有钱
国家要求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的实缴资本不是50万、500万,而是最低2亿,真金白银的2亿元!
《保险法》第六十九条:
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
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公司远远超出这个最低标准。
像去年成立的人保养老是40亿,钱好像都是大风刮来的一样,一般人可玩不转。

谁还想说XX公司是小公司?
2、会赚钱,会持续地赚钱
不能上来就吭哧吭哧的卖产品,要有持续盈利的能力。
说白了就是会赚钱。
保险的售后非常重要,不像手机,今年买了苹果,苹果两年后倒闭了,手机坏了没售后维修,大不了就换华为用呗。
但保险的售后时长不一样,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
如果国家放不会赚钱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后面就要得不断的给他们擦屁股,倒一个擦一个。
不如开头的时候要求严格点,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从源头上就降低了倒闭的可能性!
二、时刻被监管,乱来就罚款
如果成功过了刚刚的高门槛,不算完事儿,还得接受老大各种超严格的监管,比如资金运用监管、偿付能力监管。
就像班主任,想着法地盯学生。
简单说一下:
1、收来的钱不能胡花花(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发行自己的产品之后,只要不是怂蛋,都是上亿上亿地收保费。
这么大规模的资金如果不好好盯着的话,比如被保险公司拿去炒股、炒房,赚了还好说,亏了的话,拿什么赔给要理赔的人?
给大伙看看,银保监会怎么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令2014年第3号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
-
不能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
不能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
不能从事创业风险投资
-
不能购买st股票
总之就是不能把保费拿去投资高风险的东西!

2、时刻看你家底够不够厚,赔不赔得起(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判断赔不赔得起的指标。
指标在100%的时候,保险公司第二年倒闭的概率不高于0.05%。
一年整四次期末考,结果会放网上公示,所有公司都得死守100%这条线,绝对不敢玩脱了。
不然等着的就是班主任的全方位“体罚”,比如让股东多投钱、禁止卖新产品之类的。
目的就一个,确保该赔的时候保险公司都不差钱!
三、各种兜底兜底兜底再兜底
保险公司也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不说2012那样的,就比如一架航班的乘客都买了意外险,每个人100万保额,哪怕是只坐了200个人,飞机坠毁的话保险公司也得赔2亿。
伤不起……
所以保险公司也会给自己的保单上保险,希望出事的时候能有个人跟自己一起背锅。
举个例子:
小花给自己买了份众安的尊享一生住院医疗险,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钱,要找众安理赔100万。
众安说,好在好在,幸亏当时找了通用再保险公司分摊风险,这次理赔,自己负责赔40万,通用再保险赔60万。
同时,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要缴保险保障基金,由国家保管。
咋回事呢,就是每卖出一份保险,都要从保费当中抽出来一点放到专属的地方。
一旦看到保险公司快撑不下去了,班主任就会伸出援手相救。

像前段时间的安邦,再远一点的还有新华、中华联合都被援助过,现在不都活得好好的嘛。
除此之外还有保证金制度,从注册开始就要把一部分钱存到指定银行。
如果以后破产了,就拿出来还债。
四、还有终极大招,国家强制接盘
这个时候有人就问了,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上面说的那些都没屁用了,咋办呢?
我告诉你,稳得很,后面还有大招等着。
保险法明确说了,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了,要先找人接盘,实在找不到的,班主任会指定一两家公司强!制!接!盘!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
一般都是国资背景的“大”公司。
保单还是原来的配方,原来保什么就继续保什么。
所以对于咱们来说,最差最差的情况就是换一个“大”公司继续保障。(好像感觉反而还赚了哈哈)
不过,提醒大家回头想想,这事儿几乎不可能。
毕竟像刘强东这样对保险牌照梦寐以求的土财主还有两百个左右,都在排队申请ing。

如果这些土财主知道哪个公司撑不下去了,你说是继续苦哈哈的排队?还是嘿嘿嘿地趁早过来接盘,一键提取牌照?
所以,买保险只需要看产品性价比,说买保险就要买“大”公司的,就是在忽悠你交智商税!